去还是留:对回国发展事业的思考.I
去还是留:对回国发展事业的思考.I
(To stay or to return: My View of Career Opportunities in China)
——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的演讲
王晓东在“求是基金会”大奖的授奖感言中说:“我必须要回答一个问题,因为太多的人一直在问我同样的问题,‘你为什么要回国?’”。
我也是一样,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特别是来美国访问时,中国学子经常会问。人们问这个问题,就说明他们对回国这件事有兴趣。有些人选择回国,有些人选择留在美国,那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决定。今天我想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跟大家交流一下,当然这也不是一个什么演讲,我希望有更多的时间来跟大家互动。
我讲的题目是:“To stay or to return”。的确,想回国有很多令人纠结的地方。有很多的因素要考虑。生活,事业,经济收入,小孩教育,等等,等等。我不是什么心理学家,只是想借这个机会与大家交流一下。我觉得在讲这个题目之前,我们先要思考讨论四个大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们处在一个什么的世界。第二个问题是未来的走向。我们特别要想想中国的大趋势。第三个问题,你希望自己处在社会的那一部分,领先的,在中间随大流的,还是跟在后面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什么是你成功的最基本要素,最重要的战略。这四个问题我在很多场合讲过,大家可以上网上查看,比如我的博客,我给北大研究生上的政治课。这里从简。
我觉得人活着,都会想要生活的好一点,这是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诉求。问题是什么才是好的工作,好的生活,人见人智。我在跨国制药公司工作时,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员工跳槽,跑到隔壁(另一个公司),因为那家公司pay 的好一点。我想因为要多一点工资而经常换工作的人,可能生活工作一直都不会很开心。其实走的那些员工,很多后来是后悔的。一份好的工作,有三个基本要素。第一,工资待遇比较好。第二,这个单位有好的学习机会,发展机会,自己的事业会一直有进步。第三,工作环境好,上级领导信任,同事相处愉快。同时在三方面都做的好的单位很少,有时要靠自己努力创造。
很多回国的人,一开始生活待遇也许没有美国的好,但国内生活节奏快,机会也很多。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某人被放在一个超出他能力很多的岗位上。这在美国是不太可能的。但对一些有勇气,能学习善适应的人来说,这就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几年下来,你会发现他们比留在美国的同类人进步快很多,个人事业也发展的好。另外,他们在中国有熟悉的人文环境,有亲人朋友,还有很好的社交圈子。当然还有一个情况就是美国现在的就业情况不好,对科学家来说funding情况也不好。美国现在基本是处于steady state,不再有大的变化。而中国科技,社会包括生活水平则都会有大幅度的发展和提高。
还有一部分在美国的华人科学家,科学做的相当好,但他们对现状对自己的处境非常不满意。我在Boston 与哈佛,MIT的知名华裔教授聊,他们也觉得不满意,感到在美国的科学界有一个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再上不去了。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就是中美在科研经费上的差别。做科研,funding是必须的,我刚才与段兴讨论,在美国,你有好的paper,好的科研工作,找一个教授位置,应该还是可以找得到的。但是找到以后怎么办?现在申请科研基金非常难,连最好的实验室也很难两个以上的RO1(一种科研基金)。但是在中国,你如果做科研做得好,几乎没有人拿不到基金,很多人申请到很丰富的基金。
说一个反面的故事。最近遇到一件有趣的事。我去Phoenix(凤凰城),有一对在那儿生活了很久的中国夫妇,说一定要见我。那位先生最近拿到了千人计划的offer,两人一直在纠结争辩要不要回国。我问他们在担心什么事。太太说,北京的雾霾一塌糊涂,水污染的你都不敢喝。北京的堵车啊,首都都成了“首堵”。我说在国内流传着一句对之,叫做“好山好水好寂寞”,这个说是美国;然后是“好脏好乱好快活”,当然是说中国。你们自己想吧,要快活还是要寂寞。她说那食品安全呢,今天有一个什么作假,明天又有一个什么有害的东西。我讲了一些正面的东西,说中国现在有绿色运动。我认识的人中,有人做有机种子,有人做绿色肥料。中国人对健康环保的意识越来越强,很快空气应该会好起来,食品安全也会慢慢得到控制的。她话锋一转,说大陆人没有礼貌,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又随地吐痰,拿出烟来就抽,没有教养。我说,这个倒是事实,我也不太习惯。不过现在一些大城市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譬如在上海,你很少看到随地吐痰的,浦东有个地方叫嘉里中心,比美国还要有情调。接着她开始说诚信,说中国到处作假,科学论文作假,买一个东西你看着是个名牌产品,结果打开一看是假冒的。我说那你不要到中国那些低级市场去淘便宜货啊。她又说中国的贪污腐败一塌糊涂,我说要不是“老虎苍蝇一起打”,你也许听不到那么多的腐败case吧。最后她说别的都好说,中国就是没有民主。你在中国敢讲话吗,你在外面的讲话很可能都被录音了。我终于明白了她为什么来找我。于是说,对你们两人来说,回国是不合适的。她就对着老公说,你看,鲁老师说的,我们不应该回去,you should stay。其实她老早已经想好了,就在套我一句话。(大笑)
对回国这个问题思考比较深的,往往还会考虑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舞台。在美国和在中国,走的是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你不能中国的和美国的好处都想要,不可能两者兼得,必须有所放弃。第二个问题,什么时候回。You wantto go at the right time 。你在事业发展的那一个阶段回国比较合适。另外一个是机遇,opportunities don’t come all the time,人生中大概有这么几次机会,present在你面前。有些人抓住了那些机会,成功了。而有些人犹豫不决,思前虑后,丧失了机会,失败了。最后,人需要找生活中的一些激动人心的感觉。我想在座的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you want to live an interesting life, youare seeking excitement。这几个因素,哪些是比较重要的,需要在一个大的环境下下考虑的。
对你们来说,回国可能是是人生的一个最大的选择。是的,是一种选择。有一句很经典的话:“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一种是被选择,另一种是主动的选择。很多时候,尤其是在中国在这个时代,有很多机会。要自己来设计,即所谓的self-design,。没有那种工作,你给自己创造一个。在美国,除非你自己开公司,这种自我设计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在中国,很多事情,可以自己设计,自己创造的。就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有不少事情是中国现在没有的,通过自己努力想出来的。然后与不同的部门领导谈。不少领导很开明,想做事。几次谋和有些时事情就谈成了。
也许你们不知道,我有一段很短暂的上山下乡的经历,在上海郊区农村下乡。那时我有个非常铁的“战友”,后来我们都考上了大学。我走上了和你们一样的路,出国留学,然后留在美国当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他呢,一直留在国内,做了许多不同的工作。后来做了上海实业的置业集团的老总。90年代后期有一次我回国,十多年后我们又见面了。他带我去吃饭,就在南京路上一家hotel的顶楼旋转餐厅。我们一边吃饭一边鸟瞰上海美景。他说你看那个东方明珠电视塔,那一座座正在崛起的高楼,我参与了整个陆家嘴地区的开发。还有南浦大桥,卢浦大桥,内环线,中环线。上海实业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上海建设是怎么起飞的?首先是上海浦东陆家嘴,有一个概念叫做土地批租,就是将土地租给外国人,投资商,用来集资,50年后连地皮带地上的建筑一起归还给政府。上海就这样拿到了第一桶金。然后,市政府用部分集资来的钱,成立了上海实业投资公司,在香港上市。这叫红筹股,因为是政府背景,股民购买及其踊跃,股价上涨据说有十倍。这笔资金再从香港投回上海,受外资待遇,比如免税啊,等等。所以上海就有了资本,可以来投资造环城公路,就是内环线,中环线,修地铁,造浦江大桥。上海的交通状况很快就有了巨大的变化。建造了大批住房,解决居民的居住问题。同时又建了很多办公楼,酒店,文化设施,几年之内上海经历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像我这样的老上海都快认不出来了。我少年时代的朋友,为这些立下了汗马功劳。相比之下,我却在美国忙自己的一些小事,真是觉得有点惭愧啊。我的朋友说,人生所在的舞台很重要。中国这个舞台大,尽管我也许没有你的本事,但我有中国这个舞台。在这个不平凡的舞台上演剧,造就了一个不平凡的人生。
另外谈一下机遇,即opportunity。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我所在的公司曾经做过一番调查,想了解海归的回国动机。我们问一位中层干部,why did you choose to coming back to China?你在美国已经相当成功,生活也很安逸。而回国你面临的是巨大的生活工作的挑战。为什么你选择回国?她说,In China, you can complain about almost everything. 空气污染,交通堵塞,没有民主,等等。But there is one thing you cannot complain。那就是机会。你在中国去问任何一个人,他都不会complain说,China lacks opportunity。中国现在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地方。
再讲一个故事。大半年之前,我听了一个演讲,认识了演讲人,他叫刘润,38岁,是在微软中国部的一位高级主管。讲的是他去南极旅行的经历,非常精彩。演讲之后我们聊天,他说五月一号后他将从微软辞职。一个年轻人,从这么一家令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跨国大公司辞职,有点让人惊讶。我问他辞职后想干什么,或是要到哪家公司去。他说还不知道,但是“in this life, I will not work for anybodyanymore(此生我将不再为任何人打工)”。想想吧,38岁就不再为任何组织,任何单位工作。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说,不再为任何一个institution工作?这就意味着完全的独立;时间的,空间的,经济的,社会的。其实这已经是第三个人给我讲这个话了。但前面两人都是功成名就的接近60岁的人了。于是,我就去网上查一下,看看这个人到底有什么能耐。
他其实在多年前就写了一篇有名的博文,叫做“出租车司机给我上的MBA课”。在一次打车去机场的路上,他与一位上海大众出租车公司的司机聊天。那位司机以“我一个月可以赚8000元”的话吸引了刘润的注意,他将司机一路上介绍的生意经写成博文。短短一周,该文竟有近7000篇的转帖。一位普通的出租司机,能说出“开出租每小时的成本是34.50元”;“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不要怨天尤人,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原因”;“态度决定一切”;“要懂得体味工作带给你的美”这样的话。 瞬间司机变成“网上明星”,刘润也因此而有名了。
那次演讲后,他送了我一本他写的书,“2012:买张船票去南极”。这本书,讲的不是旅游,而是一种激情的宣泄。那种豪情,你随处可见。我这里忍不住抄录几句,与大家分享:
l 找到你人生的梦想,点燃它,充满激情的去奋斗。
l 信仰是天上的星光,照亮大地,梦想是心中的火把,指明道路,激情是心中的动力,推动自己。
l 我并不享受忙碌,我享受喜悦,来自工作,来自兴趣,思考的喜乐,来自追寻梦想的过程的喜乐。
l 如果喜乐需要忙碌我会忙碌,如果忙碌会降低喜乐,我会停下来。
l 梦想是天堂,但追寻梦想的过程也不是地狱。每天都充满喜乐
又比如,书中讲了好几个令人振奋的故事。有一位微软的一个年轻人,辞职不干了,专门去做帮助残疾人实现他们的梦想。这一个公益的活动让那些坐在轮椅上的人有一个新的人生体验。有一个残疾人激动地说:“当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留下的不是一声叹息,不是抱怨人生多么不公平,而是骄傲地告诉世界,我努力地生活过。我不是那个多余的可有可无的人,我可以骄傲的对自己和所有人说,此时的我绝对是坐在轮椅上最美丽,最灿烂,最耀眼的一束阳光”。
一个人,如果能对他人的生活有如此巨大的影响,这种成就感,不是一两篇Cell papers 能比的。
刘润的生活很丰富,也很有意义。他爱做公益,先前做了一个叫“捐献时间”,用类似掏宝购物的方式管理捐钱,也让很多有时间但没有钱的人,也能参加公益工作。后来又做了一个叫“泉公益”,将网络管理引入宋庆龄基金会。他也爱旅游探险,徒步走戈壁滩,去了南极又去了北极。他是一个“热爱生活,到珠穆朗玛峰,还有一个事情就是you do not work for anybody, any company, what you do? 他告诉我说,他现在一个月工作一天,做咨询,是主要的经济收入。一个月做两次演讲,美国有一个“Ted Video”,让最出色的人讲20分钟他最出色的事。 中国也有,叫“听道”,我听他讲过一次。他还说一年要出一本书,要花一个月出去探险一次。旅游,写作,演讲,多么精彩的人生啊!
我讲这个故事,是要大家思考一下。你对自己的未来有多少掌控?你也没有在设计自己的人生?你怎样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丰富,更有意义?回国与否,也许要在这个层面上思考一下。这是我讲的是第一部分。
-- 此文转载自科学网鲁白博客
越扬教育(越扬留学)
www.i-ydc.org
上海总部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宜山路425号光启楼1301室(200235)
电话:+86 (0) 21 6029 3320
Fax: +86 (0) 21 6029 3321
邮箱:info@i-ydc.com
中山分部
地址:中山市东区华鸿水云轩1-4幢20号
电话:+86 (0) 760 8878 2397
邮箱:info_zs@i-yd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