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_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告栏 > 【转载】谁还在关注大

【转载】谁还在关注大学排行榜


[转载]谁还在关注大学排行榜

教育功利化的悲哀

原文地址:谁还在关注大学排行榜作者:bqxiong

最近,一份所谓的“2011中国大学排行榜揭晓,浙江大学夺得全国高校综合实力冠军,北京大学位列第二名,连续多年蝉联冠军的清华大学屈居季军。人们在质疑浙江大学是否名副其实的同时,再次对各种大学排行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展开了讨论,而由于所谓大学排行榜不断被揭出敛财、草台班子内幕,不少网民对大学排行榜发出这样的笑声:大学排行榜?不如一笑了之。(新华网529日)

 

前些年,每当大学排行榜发布,媒体都很关注,而据笔者观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对大学排行榜,已经从当初的热情转为冷漠。大学排行榜,已经逐渐沦落为与课题研究、学术图书出版一样自娱自乐的游戏。

 

在学术界有一种说法是,有的课题研究,就是做给课题设立方看的,所谓的成果,根本就不是什么成果;有的学术图书,只给三个人(三类人)看,作者、出版社编辑和职称评审专家,用的是课题经费买卖书号。与这种情况对比,不少大学排行榜,排行榜制作者就是为少数大学服务的,并不能反映社会对一所大学的真实评价。

 

虽然大学排行榜被指存在指标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是否公正、客观的问题,但近年来排行榜制作者的热情不减,原因在于,他们还是有市场在,这一市场就是相关大学。在这些大学看来,各类排行榜,不失为一种宣传自己办学成就的一个途径,因此当有某排行榜把学校的排名排得靠前时,就会以此作为宣传学校的重要材料。于是,针对大学的这种需求,排行榜就有了生存的空间,比如,为某校进行课题咨询,或做学术报告,咨询费和报告费高达数万。有舆论批评这为幕后交易,但排行榜制作者矢口否认。而大学也不认为自己有交易行为——在报上做招生宣传广告,也得花数万到数十万,这点咨询费算得了什么?

 

做咨询收钱天经地义,至于是不是咨询之后,排名就高了,这就天知地知了。排行榜如今在我国教育系统中的尴尬处境,说到底,是因为其除了能派宣传政绩的用场,其他的供教育合作者、受教育者选择大学的作用,难以发挥。

 

在国外,大学排行榜的受众,主要是大学的合作者与考生,用以选择大学。因此,具体的办学指标,倾向于考虑这些用户的实际需要,比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排行榜,就选择新生选择性、新生留校率、教学资源、校友捐赠率来评价一所大学受学生欢迎程度。这些排行榜,体现了专业机构和社会对大学的评价。

 

但是,在我国,受教育者根本就没有多少选择大学的权利。考生们根本不可能拿到几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再从中选择一所大学。以高考为例,就是实行平行志愿填报志愿,一名考生也只有一次被成功投档的机会,只能拿到一张录取通知书,而且,为避免投档而被退档的高考录取风险,在填报学校专业志愿时必须选择专业志愿服从调剂。在这种情况下,保证自己被某所学校录取是头等大事,兴趣则是极次要的事。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也是根据学生没有选择权而设置的,所以,目前能评价大学的指标,几乎全部是自上而下的行政指标以及与人才培养质量无关的形象指标,具体包括国家科技成果奖项、两院院士数、国家教学名师数、国家教学成果奖、学校学生规模、教师中有博士学位比例等等。这样的指标,导向大学必定追求行政办学业绩,跑奖要奖,热衷扩大大学办学规模;那些规模小、学科少、不去运作国家成果奖的学校,在这样的排行榜中必定名落孙山。还有的排行榜,为了体现科学性,引入效率的概念,未曾想这更把大学变为急功近利,追求现实回报的逐利机构。

 

有意思的是,排行榜制作者,时常以自己的排行得到大学认可,进行标榜。这是可以理解的,尤其在国内大学,大学校领导都有任期制,在自己短暂的任期中出成果,这是校领导们首要考虑的事,现在有排行榜给自己提供短期出成果的指标体系,拿来就可要求各职能部处、教师们对照排行榜的指标办学,不是十分方便吗?而且,如果在自己的任期中,学校的排名能在同一排行榜中快速上升,这不是上级领导提拔任用自己的最好政绩吗?对于这些校长来说,提高大学在排行榜中的排名,达到的是不再在大学继续工作,而是官升一级的目的,哪管这大学的未来是好是坏呢?

 

笔者本曾寄望在政府和学校职责不分,管评办一体化的高等教育环境中,各类大学排行榜能起到一定的社会评价作用,现在看来,在受教育者没有选择权,难以以脚投票的教育制度中,大学排行榜极有可能变为行政评价的附庸,难以发挥独立的评价大学办学的作用。这种鱼目混珠,会让大家怀疑社会评价的公正性,从而再次要求行政力量的介入——有人就建议政府部门制作排行榜——最终又进一步强化行政管理的作用。要让社会评价发挥作用,我国高等教育必须打破管评办一体化,建立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机制,让受教育者拥有充分的教育选择权。

 

 







越扬教育(越扬留学)

www.i-ydc.com 

上海总部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宜山路425号光启楼1301(200235)


电话:+86 (0) 21 6029 3320


Fax:    +86 (0) 21 6029 3321

邮箱:info@i-ydc.com

 

中山分部

地址:中山市石岐区龙凤街8号众智商务大厦A202(528401)


电话:+86 (0) 760 8878 2397

邮箱:info_zs@i-ydc.com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