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_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告栏 > 【转载】孙云晓:希望

【转载】孙云晓:希望六一节给孩子一个梦想


[转载]孙云晓:希望六一节给孩子一个梦想


原文地址:孙云晓:希望六一节给孩子一个梦想作者:孙云晓


儿童的美好行为总是让人感动的,特别是面对那些有梦想的孩子。

几年前,加拿大男孩瑞恩从电视新闻里看到非洲人缺水喝,就通过自己的劳动积攒钱,捐给他们打井。瑞恩的行为感动了许多人,被誉为加拿大人的灵魂,大家成立了以瑞恩命名的基金会并纷纷捐钱,让很多非洲人喝上了水。

今年得悉,年仅13岁的费利克斯·芬克拜纳实施了一项足以让最有理想的成年人相形见绌的全球性计划。这名德国男孩是为地球植树的创始人,这个组织已经在世界各地种了350多万棵树。

费利克斯的梦想来自于9岁那年,老师要求他完成一份与气候变化有关的作业。他在收集资料的时候,知道了有一个人叫旺加里·马塔伊,这个肯尼亚女人30年种了3000万棵树,2004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他突然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我们这些孩子可以在全世界的每个国家都种100万棵树。

信息时代的孩子是有环保意识的。费利克斯说:“这是在拯救我们自己的未来,因为我们将承受今天大人们没有解决的问题带来的后果。令人惊叹的是,费利克斯不仅是一个充满热情的孩子,在实现梦想方面也有着明确的计划和方法,同时也有着为遏制气候变化而斗争的强烈意识。费利克斯参加了201012月的气候变化大会。他

有一项三点计划,其中一项目标是将全球气温的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这就意味着未来40年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得超过600万亿

费利克斯说:“如果将这一数字除以40,那就意味着每年最多15万亿,我们应该知道如何分配这部分排放量。对我们来说,只有一个可能的答案。每个人都享有同等的排放权,那就意味着每人每年1.5吨。费利克斯指出,排放污染少的人可以将排放权卖给工业国的其他人,换取用于卫生和教育事业的资金。另一个目标是在全世界种至少一万亿棵树,每年可吸收10万亿吨二氧化碳。最后一个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我们已经拥有这方面的技术

他说:“我们应该促使政治家们做出改变,制定一些国际性的法律。我们少年儿童已经是这个地球上的大多数,只要我们在世界范围内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有所作为。

理想是人生的太阳。我相信,读过上述故事的人都会心里暖暖的,因为我们看到了梦想的力量,看到了强烈的责任感,看到了真正的希望。从瑞恩到费利克斯都是未成年人,他们却像巨人般地成长着,这是梦想创造的奇迹。对于儿童来说,梦想是理想的雏形,或者说梦想是理想的神秘通道。

毫无疑问,每一个孩子都是有梦想的,无论是哪个国家或民族的儿童都是有追求的。我们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连续4年进行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的比较研究,发现中国的高中生对未来充满信心。显然,这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值得思考的是,中国孩子的理想状况并不理想,类似瑞恩和费利克斯这样拥有全球视野和宏大梦想的未成年人很少,像他们那样积极行动实践梦想的孩子更少。

我从事青少年教育近40年,从来不认为中国的孩子比外国的孩子本质上差,但我深知,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倾向紧紧地束缚了中国学生的想象力和幻想力,并严重抑制了孩子们美好梦想的发展和远大理想的形成。更为可怕的是,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倾向,已经成为许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追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的2011年《社会心态蓝皮书》显示,望子成龙成为中国家庭最大的生活动力,个人利益和家庭幸福的追求排在二三位。可以说,孩子生命的成长与父母的爱心是最大的教育能源,如果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成才观,这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振兴中华的希望所在。

如今,人们把提高幸福指数作为时尚,而实际上,有梦想有理想的生活才是真正幸福的生活,对于青少年来说尤其如此。如何激发和培养孩子的梦想和理想呢?我对父母和教师有四条具体建议:一是不论孩子的梦想听起来多么幼稚或胆大妄为,只要是积极的善意的,都要尊重孩子的探索兴趣,耐心回答他们的提问,尽可能提供各种支持;二是引导孩子多读科普作品和杰出人物传记,并且多参与一些科学实践活动,拓展其视野和动手能力;三是与孩子一起在家庭和学校选择适当的劳动服务岗位,培养其责任心;四是培养孩子有一颗爱心,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引导孩子关心社会乃至世界的发展。

 




越扬教育(越扬留学)

www.i-ydc.com 

上海总部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宜山路425号光启楼1301(200235)


电话:+86 (0) 21 6029 3320


Fax:    +86 (0) 21 6029 3321

邮箱:info@i-ydc.com

 

中山分部

地址:中山市石岐区龙凤街8号众智商务大厦A202(528401)


电话:+86 (0) 760 8878 2397

邮箱:info_zs@i-ydc.com


返回